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0的文章

書摘ー《電影製片工業的生產技術管理法》ー沖洗過程可能產生的缺陷

《電影製片工業的生產技術管理法》- 書摘之二    這本書是由中影的前身,農業教育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農教)的第一任廠長,胡福源所著作,於1957年出版,供早期電影沖印廠所使用的參考書籍。胡先生曾任職於好萊塢的米高梅電影公司,專職於沖印藥水的化學部份,因此這本書大部份著重的部份也與膠卷的沖印有關。     隨著時代進步,膠卷沖印從著作時的黑白沖印,轉換到後期的彩色沖印,甚至到今日,台灣(華語世界)僅剩一家沖印廠。書中仍有部份內容值得再度拿出來回味,因為這些細節與現在進行中的電影修復領域也有相當的關係。           膠卷需要透過沖洗處理後,攝影所記錄到的影像才會顯示在膠卷上。但在處理的過程中,可能是因為顯影,定影,清洗,甚至烘乾,都可能會將一些化學性,物理性,以及機械性的異常,變成膠卷上的各種缺陷。因此會有那些缺陷,該如何預防,以及如何消除及補救,都應該要有更深的了解。基本上,本篇所提素材主要為黑白膠卷。     在此也感謝國家電影中心的郭榮平大哥推薦此書。       顯影時產生的缺陷      顯影時,會因為化學或機械上的問題,造成下列缺陷: 顯影曚霧(Development Fog)      顯影曚 霧是指,膠卷上的影像可能因部份原因,造成影像模糊不清的狀況。其原因可能有下列幾項: 因顯影藥樂中的藥劑比例失當,造成過強的顯影效果。因此在顯影時,膠卷上未正式感受曝光的溴化銀會受影響,而產生還原反應,因此造成膠卷表面曚霧。 顯影藥水中含有不潔淨化學副產品汙染所造成。 因顯影藥水與空氣起氧化反應,產生褐色氧化醌(Oxyquinone)汙染所造成。 因操作不當,膠卷曝露於不安全光源下,導致部份膠卷因漏光,在顯影時也會產生化學反應,而形成曚霧。      這些缺陷都可以透過事先預備避免,如依標準配方準備藥劑,並透過過濾裝置以濾除汙染物,減少顯影藥水與空氣接觸機會,以及強化操作紀律來消除漏光威脅。 因金屬鹽的化學作用所產生的 曚霧     當影片沖洗過程中,如果使用含銅或錫等金屬材質工具,則這些材質會因為與顯影藥水接觸後,變成 SnS 或 CuS 等化合物溶於藥水中。這些化合物後續會沉積在膠卷表面而造成曚霧。因此後來的沖片機皆使用不銹鋼材質,以避免類似缺陷。     除金屬裝置外,連通用軟管也必需選擇使用「硬橡皮」材質的軟管。因為部份軟管中,可能含有如硫化銻(

書摘ー《電影製片工業的生產技術管理法》ー膠卷的感光特性

圖片
《電影製片工業的生產技術管理法》 - 書摘之一    這本書是由中影的前身,農業教育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農教)的第一任廠長,胡福源所著作,於1957年出版,供早期電影沖印廠所使用的參考書籍。胡先生曾任職於好萊塢的米高梅電影公司,專職於沖印藥水的化學部份,因此這本書大部份著重的部份也與膠卷的沖印有關。     隨著時代進步,膠卷沖印從著作時的黑白沖印,轉換到後期的彩色沖印,甚至到今日,台灣(華語世界)僅剩一家沖印廠。書中仍有部份內容值得再度拿出來回味,因為這些細節與現在進行膠卷數位化也有相當的關係。     在此也感謝國家電影中心的郭榮平大哥推薦此書。 膠卷上的密度      電影膠卷沖印與影像數位化間,有一個與兩者都有關的特性便是「密度」。這個特性在數位化時,會影響掃描機是否能完全擷取膠卷上的影像,或是否能保留完整的濃淡對比。     而在類比領域裡, 攝影膠卷上的影像是由銀粒子或藥膜上的染色物質所組成,而這些物質的數量多寡,會直接影像記錄影像的明暗與色彩。而用來量測這些物質的數量的度量,即是 「密度(Density)」 。以黑白底片為例,當曝光越多處,會有越多的銀粒子累積,即密度越高。反之,曝光越少處,則累積銀粒子數量越少,即密度越低。      在討論感光靈敏度( sensitometric )時,密度會與兩個另外兩個度量有關,「透明度(Transmission)」和「暗昧度(Opacity)(在不同領域可能翻成不透明性;蔽光性)」。 膠卷透明度示意圖      當膠卷放在光源前時,進入膠卷的光線( I 1 )和部份通過膠卷的光線( I 2 )的比例,即為透明度(T =  I 2 / I 1 )。因此如上圖中的四組累積不同銀粒子的膠卷,分別透明度為 1,0.5,0.25 與 0。      而暗昧度(O),則是透明度的倒數,即(O = 1/T)。上圖的四組膠卷的暗昧度分別為:1,2,4 與 ∞。     密度(D)與這兩個數值的關係是,與透明度成反比,而與暗昧度成正比。因為,當累積的銀粒子越多,通過膠卷的光就越少,反之亦然。因此密度的大小可以 透過這兩個數值來進行計算。數學關係是:           D = log 10 (1/T) 或 D = log 10 O 在這樣的狀況下, 上圖的四組膠卷的密度度分別為:0,0.301,0.602 與 ∞。反之,若在讀

黑白攝影作品的化學修復

圖片
    在討論影像修復時,通常現在人們會立即想到掃描,然後透過軟體來做數位修復。但是攝影這個已經發展百年的技巧中,是否有可以用來進行修復的方式呢?這段影片出自日本節目,“修理的魅力(修理、魅せます)”,這系列的節目用來介紹各個領域的修理專家如何進行修復。在這集中,職人 村林孝夫 先生(Murabayashi Takao)透過暗房技巧來進行黑白照片的修復。     那這個修復方法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雖然說在影片中,他有提到無法教授,但是事實上他曾經將這個方法在 1999 年申請專利( JP2001042489A ),並在 2001 年在美歐也申請了相同的專利( US6573034B2 , EP1227370A1 )。這個方法基本上就是透過漂白的方式,將組成影像的銀還原成鹵化銀,透過再顯影的方式,回復至接近原始銀影像的對比。     在他的專利中,基本上流程如下: 歐洲專利中第二種方式的程序圖,source: EP1227370A1     其中主要幾個階段為:藥膜硬化,漂白,再曝光,顯影,定影。與一般攝影類似,但是攝影階段變成漂白,而前端又多了一個藥膜硬化的過程來彌補這種化學處理都會有的破壞藥膜的副作用。所使用的藥劑有下: 銀鏡去除液,為 甲醇(CH3OH)99.9% 的溶液和 10.0%食鹽水 的以 4:1 的混合溶液。 硬化劑,由 50克無水亞硫酸鈉 , 50(20,日版專利)毫升冰醋酸 和 50克明礬 加水1公升所組成的。 漂白劑,由A,B兩液所組成,A液為在一公升的水中加入 5克過錳酸鉀 ,B液為一公升水中加入 100毫升 35%的鹽酸 。 將 0.2至2毫升的氫溴酸 加到溶液A:溶液B:水= 1:1:8至38 的混合溶液中。 清潔液,為 1%至10% (5%,日版專利)重量百分比的 焦亞硫酸鉀 。 顯影液,為常用顯影液。(D72 1:2稀釋液,日版專利) 急制液,為重量百分比 3%冰醋酸 。 定影液,為一公升水中加入 240克硫代硫酸鈉 的混合物。 次硫酸鹽(海波)去除液,為重量百分比 2%偏硼酸鈉 。 但即使有這些藥劑,但還有一點不在專利中,而在影片中有被提到的重點:再曝光的時間。在影片提到這個曝光時間範圍可能介於15秒到9分鐘的範圍,必需由他的經驗來判斷。而他的經驗是靠上千份失敗的照片所累積而來。     回到這個方式的原理限制。因為這種化學修復方式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