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攝影作品的化學修復
在討論影像修復時,通常現在人們會立即想到掃描,然後透過軟體來做數位修復。但是攝影這個已經發展百年的技巧中,是否有可以用來進行修復的方式呢?這段影片出自日本節目,“修理的魅力(修理、魅せます)”,這系列的節目用來介紹各個領域的修理專家如何進行修復。在這集中,職人村林孝夫先生(Murabayashi Takao)透過暗房技巧來進行黑白照片的修復。
那這個修復方法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雖然說在影片中,他有提到無法教授,但是事實上他曾經將這個方法在 1999 年申請專利(JP2001042489A),並在 2001 年在美歐也申請了相同的專利(US6573034B2,EP1227370A1)。這個方法基本上就是透過漂白的方式,將組成影像的銀還原成鹵化銀,透過再顯影的方式,回復至接近原始銀影像的對比。
在他的專利中,基本上流程如下:
![]() |
歐洲專利中第二種方式的程序圖,source:EP1227370A1 |
其中主要幾個階段為:藥膜硬化,漂白,再曝光,顯影,定影。與一般攝影類似,但是攝影階段變成漂白,而前端又多了一個藥膜硬化的過程來彌補這種化學處理都會有的破壞藥膜的副作用。所使用的藥劑有下:
- 銀鏡去除液,為甲醇(CH3OH)99.9%的溶液和10.0%食鹽水的以4:1的混合溶液。
- 硬化劑,由50克無水亞硫酸鈉,50(20,日版專利)毫升冰醋酸和50克明礬加水1公升所組成的。
- 漂白劑,由A,B兩液所組成,A液為在一公升的水中加入5克過錳酸鉀,B液為一公升水中加入100毫升35%的鹽酸。 將0.2至2毫升的氫溴酸加到溶液A:溶液B:水= 1:1:8至38的混合溶液中。
- 清潔液,為 1%至10%(5%,日版專利)重量百分比的焦亞硫酸鉀。
- 顯影液,為常用顯影液。(D72 1:2稀釋液,日版專利)
- 急制液,為重量百分比3%冰醋酸。
- 定影液,為一公升水中加入240克硫代硫酸鈉的混合物。
- 次硫酸鹽(海波)去除液,為重量百分比2%偏硼酸鈉。
但即使有這些藥劑,但還有一點不在專利中,而在影片中有被提到的重點:再曝光的時間。在影片提到這個曝光時間範圍可能介於15秒到9分鐘的範圍,必需由他的經驗來判斷。而他的經驗是靠上千份失敗的照片所累積而來。
回到這個方式的原理限制。因為這種化學修復方式是利用銀的氧化還原來進行處理,僅適用於由銀顆粒組成影像的黑白照片,膠卷或乾版。在早期也有部份這類素材會因製程呈現特殊色調,如 Agfa 的 Verdex。在經過這種還原處理後,都會失去其特色色調,變成中性的灰階色調。
另外在攝影素材劣化時,也會出現組成銀影像精細結構的銀粒子遷移或甚至在表面形成銀鏡的現象。因此在這個方法中,有使用酒精和銀鏡去除液清除銀鏡的過程。但這些離開的銀就無法再回復到影像中。當劣化到攝影素材中不再留有足夠的銀鹽或銀膠時,則無法使用這種方式進行修復。
這個方法中,使用酸性過錳酸鉀溶液作為漂白劑,因為它是很強大的氧化劑,因此相當有效。但這種漂白劑也被證明對藥膜有不利影響(Sheppard,1927)。因此對於需要進行長期典藏的藏品而言,必需加入適當的硬化劑來抵消這種影響。以往會使用硒浴,或如這個方法中使用亞硫酸鈉。如果需要將這些方法用於修復典藏素材時,必需像加拿大檔案局,對此進行深入研究(Johnsen,1995和Hendriks,1987)。
受到老化現象影響的彩色攝影素材無法用這種方式進行修復,但也有用於變色或褪色的彩色攝影底片與膠卷的暗房強化製程。其原理是透過分離 RGB 不同色層,透過個別強化再進行合併。與這種使用素材自身元素進行修復就有相當的不同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