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ー《Sustainable Preservation Practices》ー part 2
![圖片](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Nxrr7Ss_fN5e4VfVqWgYRM_N4mhgGqcG23S1JBGdHgvXIHnIiGvRNiYWs13B15C6vzri0oSE_Ot-erGfsQ_iA1O8Z-KWGkVOkyBzgKTlEdMS8PfkTLUMrkzsXGdsIzGv03f7iuJUq_eTZ/w640-h360/Dew_Point.png)
實行永續性保存措施 ー part 2 IPI(Image Permanence Institute,影像永久保存研究中心)是在影像與文化資產保存上進行研究的領導者,在2010年代初期,隨著環保節能議題的成長,他們也依據其研究,出版了這份指南。目的在於讓有儲存藏品需求的機構在面臨藏品保存環境維持,與節省高耗能環境控制成本間,得以取得平衡。 這本書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 著重於管理儲存區域時,需要了解的環境,環境對材料劣化的影響,以及影響儲存環境的主要因素。這部分屬於入門知識。 第二部分介紹準確記錄儲存環境所需的工作,以及如何有效地分析風險,並提高保存品質。 第三部分 著重環境管理行為,並強調節能和達成永續經營的機會。 第四部分則是以考書目與其他資訊。 這篇文章會著重於第二部分。這部份會討論達成最佳和永續保存環境時,要先認識環境對材料劣化的影響以及影響儲存環境的因素。 記錄當前的儲存環境 儲存環境的測量,通常主要是由藏品照護人員,對藏品儲存或展示區域進行巡查時一併執行的環境監測行為。在現在的建築物中,可能會有大樓安裝數位化的 BMS或EMS(建築管理系統,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s,或能源管理系統,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這些系統是設計用來測量建築物中的負責環境控制的機械與管理系統的表現,可以用來描述某些趨勢,但不一定能代表特定儲存區域的環境特性。 在老舊建築物中,也可能需要監測可能受外在環境劇烈影響的區域:如日照差異大的朝北和朝南的房間,或可能受水溝或土地濕氣影響的地下儲藏室。在儲存空間內,應將記錄器放置在存放藏品的櫃架附近。通常不應放置在地板與接近天花板的位置。也應避免將記錄儀放置極端位置,如外側門,通風口,冷氣和其他加熱,冷卻,除濕或加濕處附近。 定期測量溫度和濕度很重要,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必每天甚至每週都下載數據。通常會需要每幾個月下載一次即可。但是,至少需要同一個位置一年份的數據,才能涵蓋季節變化的分析數據。短期數據對於分析的價值有限。 測量儲存環境的最基本裝置為,測量熱量的溫度計與測量水分的濕度計。但濕度計所測量到的是相對濕度,要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