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material」標籤的文章

影音類載體 -- 影片類 -- 1" 盤帶 (Type A, Type B 和 Type C)

圖片
  影音類載體 -- 影片類 -- 1" 盤帶 (Type A, Type B 和 Type C) 特徵 格式名稱:1" Type A,Type B 和 Type C 內容記錄類型:類比 上市時期:1965 (Type A),1976 (Type B/C) 使用期間:1965 - 1980初 (Type A),Type B/C 淘汰中,但仍可見  外觀:盤帶 (Open Reel) 尺寸:帶寬:1";片盤直徑:最大 29.7㎝ 外盒:主要為方型塑膠盒,可能有一角為圓弧或提把造型;也可能有紙製外盒。盒外通常會有含供電視製作環境使用的內容名稱與其他資訊的大型標籤。 識別:歷史上曾出現不少 1" 磁帶格式,外觀類似但記錄格式無法相容。也有部份錄音帶使用 1" 盤帶格式。1975年前製作的 1" 磁帶,有相當大的機會是 Type A,由於當時尚末標準化,因此很可能沒有標籤。Type B 主要使用歐規,但可能透過交易或其他方式出現在其他區域,通常以磁性塗層向外的方式儲存。Type C 是最常見的規格,磁層通常在內側。當機器與磁帶規格不符,會完全沒有影像,但可能會有聲軌配置錯誤的聲音出現。 製造商:Ampex (Type A/C),Philips 和 Bosh (Type B) 及其他 錄放影機:這種格式的機器很少見,尤其是在可用機型。 主要可由保存/修復商取得,部份電視台,工作室和收藏家仍有可用的機器,但零件難以取得,部份零件需要重製。機器不易修復。 用途:主要用於電視與專業製作環境中,80年代末與90年代 風險: Type A 訊號損失風險極大,設備過時。 Type B/C訊號損失風險中等,設備過時。   狀態評估:目視判斷是否有沾黏症,發霉和其他問題的跡象,需要進行播放以進行全面檢查。1/2" 磁帶有嚴重的沾黏症問題。 保存行為:建議立即透過專業廠商重製母帶。轉檔前可能需要清潔。可能需要更換包裝。 圖片 1" Type B 盤式磁帶 By Yintan  at English Wikipedia  - Transferred from en.wikipedia  to Commons., Public Domain, Link Type A 螺旋掃描式磁軌 By Kubanczyk , CC

影音類載體 -- 影片類 -- 2" Quad

圖片
影音類載體 -- 影片類 -- 2" Quad 特徵 格式名稱:2" Quad ( Quadruplex )  內容記錄類型:類比 上市時期:1956 使用期間:1959 - 1980初 外觀:盤帶 (Open Reel) 尺寸:帶寬:2";片盤直徑:~12" 外盒:~15" x 15" x 4" 方型塑膠盒,約 20 - 30 磅;有可能置於紙盒。 識別:片盒上通常帶有含節目名稱的標籤,顯示播出日期,記錄日期和/或與廣電環境一致的其他資訊。 製造商:3M,Ampex,IVC,Sony,Bosch… 錄放影機:非常少見,可能可在部份電視台,後製公司或典藏機構中找到藏品,但幾乎無法找到零件。不同子規格的機器與記錄格式間不相容。 用途:主要用於專業或電視領域。 風險: 訊號損失風險極大,設備過時。 狀態評估:目視判斷是否有異物汙染,沾黏症,發霉和其他問題的跡象,需要進行播放以進行全面檢查。 保存行為:建議立即透過專業廠商重製母帶。轉檔前可能需要清潔。可能需要更換包裝。 圖片 2" Quad 盤帶與 miniDV CC BY-SA 3.0 , Link 2" Quad 記錄方式,磁頭上四顆讀寫磁頭以正交方式寫入磁帶 By Tecchese - Own work , CC BY 3.0 , Link 備註 1959 年由 Ampex 所推出的首份錄影帶,開啟電視使用磁帶記錄的方式。由於磁帶不需要透過沖印即可重播,因此大幅減化電視製作的流程。之所以被稱為四重式 (Quadruplex) 是因為在旋轉磁鼓上有四顆相隔 90 度,用來記錄或讀取的磁頭,透過快速橫向旋轉的磁鼓,以正交掃描的方式快速掃過磁帶。這種記錄方式被稱為分段記錄,每段磁軌記錄畫格的一部份。就 NTSC 格式,每秒記錄 960 條磁紋,每條磁紋負責 16 或 17 條掃描線。透過這樣的方式來記錄影像所需的高頻寬。但也需要透過電子與機械方式確保磁頭與磁軌的對齊 ( 追蹤訊號 ) ,以確保能夠讀取所有資訊。 這種格式有幾種子類,主要與其使頻率調制的方式來記錄訊號有關。有低頻段黑白 / 彩色 (Low-band monochrome